第1337章 英烈祠(上)(1/3)
虽然距离年关还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但得益于西北民乱顺利解决,以及戏谑辽东多年的建州女真终是彻底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整个京师都陷入了一片欢庆的气氛,就连一些往日里以勤勉著称的官吏都是无心办差,开始悠哉游哉的期盼着年关的到来。
说来也怪,几乎是一夜的功夫,京中关于宗室出京的消息便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今数天的功夫过去了,除却茶楼酒肆的说书先生们偶尔提及之外,竟是再也没有人讨论这桩皇室秘辛。
至于居住在长安大街的信王朱由检以及十王府中的三位皇叔更是无人问津,宛若前些天的风云从未发生过一般。
在京中欢庆的气奋中,已然被天子下旨擢升为礼部尚书的徐光启仍是兢兢业业的于府衙当值,而后在众多下属敬畏的眼神中,朝着皇城中的文渊阁而去。
这几天,新晋的礼部尚书徐光启不断查阅典籍,惹得一向颇为冷清的礼部衙门鸡飞狗跳,令得署衙众人勤勉了不少,但也有人私下里腹诽,觉得这位天子心腹有些喧宾夺主,在过问礼部事宜的时候,竟也开始过问兵部及户部的事务来。
作为被朱由校最为倚重的几名重臣之一,徐光启在朝野中的存在感可谓是最低的,过去数年一直将精力放在农政之上,使得番薯,土豆等农作物于北直隶得以大面积耕种。
但徐光启自己却是知晓,这农政只是自己昔日赋闲在家的无聊之举,自己的爱好仍是西洋历法。
今次天子将自己调至礼部,擢升为礼部尚书,倒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思。
只是回想起天子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徐光启便觉得心情沉重了些许,脚步也是不自觉的加快了几分。
自太祖于南京建国称帝以来,六部衙门中便数礼部最为清闲,如若不是将册封宗室亲王等事务自宗人府的手中夺回,只怕礼部会愈发无人问津。
尽管如此,礼部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流失了诸多事由,倒是当今天子文治武功,平定女真,先后收复辽东失地及河套平原,令得蒙古部落及乌斯藏派使来见,继而让礼部忙碌了不少。
怀着心中万千思绪,礼部尚书徐光启终是在两名内侍的陪同下行至皇城中的文渊阁。
子先兄到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