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陈妙贞(6/8)
天明就找到了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
唐恪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
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那个豪绅的儿子,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
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唐恪。
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
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唐恪调任沧州时,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统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
孟昌龄大怒,弹劾唐恪。
可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
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赵佶下诏嘉奖唐恪。
宣和元年五月,东京汴梁城遭暴水淹没,情况十分危急。
时任户部侍郎的唐恪,临危受命治水。
有人建议决南堤,以纾解宫城之水患。
唐恪反对这种害民之举,他说:“水涨堤坏,淹没居民,此无可奈何,今决而浸之,是鱼鳖吾民也。”
而后,唐恪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小舟,现场勘察暴水实情,以求因势利导,最后决金堤,将暴水注之黄河。
不到半月东京汴梁城水退。
赵佶对唐恪大为称赞:“宗庙社稷获安,卿之力也。”
从唐恪的履历上就不难看出来,唐恪此人,不仅履历丰富,而且具有解决危机事件的魄力与能力。
唐恪是李邦彦推荐给赵桓的。
赵桓很看中唐恪的经历,直接任用他为中书侍郎。
前段时间,大部分赵宋王朝的大臣都在致力于清算赵佶时代的权臣,就连赵桓都在趁着那个机会收揽皇权。
可唐恪却对赵桓说:“今边事甚急,已危急大宋存亡,改革时弊不急于一时,应先致力于应对边事。言者不顾大体,纠缠于从前之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