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陈妙贞(7/8)
君之心哉?蔡京、蔡攸、王黼、童贯之徒,既已贬斥在外,姑且可已矣。他日边事既定,然后告知道君,请下一诏书,与天下共弃之,其谁曰不可?”
收揽皇权的目的达成了也回过味了的赵桓,觉得唐恪之前对他说得才是金玉良言,所以,在将徐处仁和吴敏罢免了之后,赵桓任命唐恪为宰相。
此时,赵宋王朝的领导班子变成了:宰相唐恪、何栗为中书侍郎、耿南仲为尚书左丞、陈过庭为尚书右丞、种师道知枢密院事、聂昌(聂山,赵桓为他改的名)同知枢密院事。
赵桓组建新的领导班子的初衷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帮他挽救时局,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
可这个新班子一成立,就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在种师道不在东京汴梁城的情况下,聂昌就是军事第一人,他一上台,就反对割地议和,对战胜大乾王朝非常有信心。
他对赵桓说:“河北河东,乃大宋北方屏障,无河北,则东京不可都,无河东,则陕西危矣,怎能割之?望陛下传檄天下,兵集都畿,坚城守以遏其冲,简禁旅以备出去,壅河流以断归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河,劲兵四面而至,乾军敢再来,则堕吾网矣。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其不意,扫其营以报。”
以扳倒王黼而闻名于朝野的何栗,也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他说:“河北、河东,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李贼变诈罔测,安能保其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
而深得赵桓信任的耿南仲,自始至终力主议和。他主张效仿澶渊之役的办法,以河北和河东的赋税来赎回河北和河东,换取两国和平。如果大乾王朝不同意,则必须忍痛割让河北和河东求和。在他看来,战则必亡。
时局至此,唐恪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目前阶段,只有割地议和,才能保全赵宋王朝,至于以后,再视形势而定。
主战派和主和派在赵桓面前激烈辩论。
主战派说:“河北、河东之民,皆吾赤子。如若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之意哉?”
主和派则说:“今我大宋已无可战之军,不弃河北、河东,安能存社稷?”
赵桓一想也是,宋军的三大主力全都被乾军给击败了,拿什么再去跟乾军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