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战争要结束了(3/7)
。
赵桓这个人,太过无情无义,有功不赏,有过必罚,因此,蔡攸其实也很忧惧回东京汴梁城,赵桓让蔡攸去伺候蔡京,蔡攸非常高兴。
——虽然他们父子曾倾轧过,但如今大家都落难了,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蔡京并不甘心朝臣们对他的指责,他一边给赵桓上书,一边遵赵桓的命往德安府走。
倒是童贯,什么都没说,只是按照赵桓的责罚,前往郴州。
又过了不久,保守派的大臣认为,对蔡京、童贯和蔡攸的处罚太轻了,必须加重,于是纷纷给赵桓上奏章,请赵桓清算蔡京、童贯、蔡攸等赵佶时代的旧臣。
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闹学潮,强烈要求诛杀赵佶一朝的旧臣,尤其是五贼。
响应朝臣的呼吁——赵桓上台了以后,曾经被蔡京镇压下去的保守派,在赵桓的支持下纷纷上台,他们想到当初蔡京等变法派对他们的迫害,开始不管不顾的疯狂报复蔡京等变法派,另外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正是蔡京等人搞出来的那些不得民心的政策、纵容赵佶大兴花石纲,才导致李存出现,然后率领大军伐宋,所以要求处罚赵佶时代的旧臣。
…再加上赵桓本人也讨厌蔡京、童贯、蔡攸等赵佶一朝的那些天天熘须拍马的大臣,以及想要将赵佶的影响力完全消除牢牢的控制住皇权。
赵桓便顺应臣意、民意,对蔡京、童贯、蔡攸等赵佶一朝的大臣进行了清算。
简而言之。
蔡京先是从拱州流放到河南府,又从河南府流放到德安府,接着又不断流放,不断的折腾蔡京。
直到七月中旬,八十一岁高龄、身体也不太好的蔡京再也走不动了,最后因为长途跋涉中暑衰竭而亡。
病重期间,蔡京感慨人生,写下了一首西江月词:八十衰年初谢,三千里外无家,孤行骨肉各天涯,遥望神京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事漫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其实,在处置蔡京一事上,赵宋朝廷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吴敏为首的,他们认为如此处置蔡京有失公允,历史上的李纲也站在这一派。
公平的说,总览那些保守派的大臣给赵桓上的弹劾蔡京的奏章,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