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构的新妃嫔与李存的初磨合(4/6)
秋。
不过,李清照还有些疑虑,所以她喏喏的问:“陛下修纂《洪武大典》时,可会对经典书籍做删减,亦或是品评?”
虽说《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宏伟巨着,但二者其实是有高下之分的。
《永乐大典》其内容注重的是对所收录各类资料的客观记录,只是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文献做了必要的纠错和必要的注解而已,并没有过多的品评。
而《四库全书》则在收录原文集的同时,不但人为做了删减与更改,更是增加了很多的品评。
《四库全书》之所以对原文更改,则是为了不与忠君爱国的基本意识相违背。
而品评则是以正统儒家思想文化为基本出发点,教诲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要忠君爱国,说教成分很大。
虽然这种说教式品评的文章也出自大家之手,也不乏直切要义,文笔优秀的好文,但教条的东西往往是乏善可陈,甚至是矫枉过正。
而这种对原文典籍的人为更删,更是对原着的偏颇曲解,甚至是一种亵渎。
基于这两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永乐大典》相对客观且包罗万象,而《四库全书》则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不免会犯了矫揉造作的大忌。
李存从不觉得,靠一部百科全书,就能教导人忠君爱国。
再者说了,儒家思想虽说能教导人忠君爱国,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刻板的忠君思想肯定会过时的。
到那时,就会让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的大典的缺点凸显。
也正是因为如此,《四库全书》的评价比《永乐大典》低了不少。
所以,李存连犹豫都没犹豫,就说:“朕哪有时间品评这么多书籍,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还是对所收录各类资料进行客观记录,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文献只做必要的纠错和必要的注解,至于品评一事,谁都可为之,但不要出现在《洪武大典》上,《洪武大典》只供人查阅之。”
听了李存定下的基调,李清照一下子就放心了。
其实——
之前李清照还在担心,李存要修纂《洪武大典》,是为了彰显在其英明地领导下,国力之昌盛以及文化水平之高超,甚至是为了满足李存帝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