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1326兴教育(2/6)
张居正批的山西赈灾的银子。
是的,年底就是突然往山西拨运了一批银子赈济山西几府旱灾。
朝廷有能力,自然不能让之下百姓忍饥受冻。
“你是担忧,就算户部增加了牙行这一块税收,朝廷也会冒出其他方面的支出,最后把这笔银子给消耗了?”
魏广德小声说出自己心里的猜测。
“朝廷没银子,下面官府,甚至六部自然知道,克制开支,一些可用不可用采买,自然就断了,可上不可上项目,也绝了念头。
可是,一旦户部有了积银,他们就会巧立名目向朝廷奏禀,给开支出去。
魏阁老改元宝为通宝,为户部每年增收数十万两银子。
可随着此法推行之后,于民间极为便利,故而很轻易推广开。
可是,朝廷这两年各部索要银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仅下面各府县报灾增加了,还是宗室禄米的开支,各省都向户部请求拨付,言地方财政已空。
就连礼部,都已经在去岁提出大修国子监和两京贡院之事,请求拨银几十万两。
朝廷增收一两,下面就提出三两的请拨。
要真通过牙行增收牙税百万两,怕不是户部就要收到几百万两银子的公函。
之前魏阁老所说,户部向常盈库借支银子超过两月就要算利钱,户部是不敢要的。”
张学颜这会儿苦笑道。
张学颜的话传到魏广德耳朵里,无异于一声惊雷。
之前,他还真忽略了这个问题。
后世其实也差不多。
古代金融思想并未进入国内,甚至在清末时,才在洋人坚船利炮威逼下,清廷因为承担不起巨额赔款,不得不尝试从西方银行借钱支付。
但是,这不过是饮鸩止渴。
借款赔款,还本金和利息,就是一道枷锁深深套在清廷头上。
之前魏广德还在考虑是不是引入“国债”的概念,在户部短期财政周转不开的情况下,通过短期借贷的方式缓解财政困局。
可是一听张学颜的话,魏广德忽然意识到,若是真把“贷款消费”这套金融骗局引入大明,怕是是祸非福。
有了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