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赵家(2/3)
当了兵,跟着本朝的太祖皇帝征讨辽东。
后来仗打完了,也打胜了,蒙古鞑子被逐出了关外,老祖宗就留在了辽东。
那时候老祖宗已经是一个总旗军官了,驻守在离这里二三十里地远的九连城。
后来年纪大了,因为得了风湿病,行动困难,就由大儿子接替了军职。老祖宗带着全家和手下伤残的弟兄们,寻到了赵家屯这块风水宝地,从此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赵家屯已经从一个无人居住的山窝窝,变成了一个拥有一百多户人家,将近八百人口的大屯子。
赵元功的大伯是赵家的族长,也是赵家屯的村长。
赵元功的爷爷奶奶死了以后,他爹哥四个就分了家。赵元功家分了十五亩地和五十两银子。
他老爹就买了这块宅基地,围了一个大院子,盖了三间土坯房。
家里的十五亩地每年能收四千来斤粮食,去了费用和粮税,能剩不到两千斤粮食。粮食光靠种地是不够吃的,家里的另一半收入就来自大山里面。
所谓靠山吃山。大山里面的物产是很丰富的,榛子、栗子、核桃每年都能卖一笔好钱。每年秋收之后,下雪之前,屯子里面都会组织一到两次,集体狩猎活动。各家各户一年的肉食都指望着这次狩猎活动。总之,自己家里的生活条件肯定不算好,但也饿不着,日子能过!
赵元功作为一个生活尚且不能自理的小崽子,日子能过不能过的,那不都得过?
赵元功也不用发愁,也不用操心!反正爹娘不会饿着他,就这样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儿,暂时也挺好!
既然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赵元功也就不急着长大,小小的人,操心老得快。
赵元功很怀恋这种被父母抱在怀里的感觉。有点不舍得长大!
赵元功不舍得长大,那是他的想法,别的小孩子可不是这么想的,都恨不得马上就长大,变成大人。
当大人多好啊!最好是当爹!力气大,能干活,家里的好东西随便吃。在家里说的算,没有人敢管,家里的小孩不听话,随便揍!多威风,多牛气!
赵元功的大哥,赵元仁是不是这样想的不知道,他二哥赵元义肯定是这样想的,因为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