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辽东纺织厂(4/6)
说赵元柱和罗玉茗到了辽东盐场。盐场今年的工作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天气逐渐寒冷起来,没有晒好的盐水已经不成了。
闲下来的盐场工人们,在赵元启和赵元圃的带领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赵元柱等上级官员的到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热烈欢迎上级长官来盐场视察工作”,“热烈感谢都督府对辽东盐场工人的关怀”
口号声震天动地,把赵元柱整得不会了!
“二位哥哥,这是羞臊兄弟我呢?”
赵元启说道:“怎么可能呢,咱们兄弟还能整出来那事儿?你带着都督府的官员来了,咱们得给人家面子啊!
何况你还带来了都督府的奖励,咱们不得表示感谢吗?兄弟你以后要是主管一个部门,对待都督府来的上级官员也得这样!这也是给咱家都督长脸呢”
赵元柱问罗玉茗:“是这样吗?这怎么是给都督府长脸呢?”
“当然是这样了,你想啊,都督派来的人,你爱答不理的,不是不给都督面子吗?”
“那倒也是啊!”
赵元圃也说道:“柱子还小呢,以后有的学呢,咱们兄弟见一面不容易,咱们先把酒言欢!”
“走、走、走!诸位大人快请入席,尝尝咱们辽东盐场的特色海产品”
还真是特色海产品,巴掌大小的鲍鱼,一尺多长的大对虾,那么大个的贝丁,口感q弹的海参,众人吃得赞不绝口!
晚上住在盐场的客栈里面,伴着涛声入眠。
第二天,把棉布和棉花交给盐场,然后开始核对账册和实物。
盐场的盐仓里面,晒好的粗盐堆积如山,精盐都做了防潮包装,一垛垛码放整齐。
盐场现有盐工和盐丁共计五百人,家属两千多人。
去年生产精盐六百多石,粗盐将近三万石!
辽东盐场的产量满足辽东地区已经不是问题了,明年就可以向外发卖!在湖广和江浙地区,盐的售价是一斤八九文钱上下浮动,山东地区略高一两文钱。过了海运到辽东,盐价就长到了一斤二十文钱,到了开远县,盐价就达到了二十五文以上,再往北走,那就漫天要价了。
都督府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