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完美的父母(1/3)
我的家乡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儿时,我总觉得它不富裕。
等长大后,我去过很多地方后才知道,我的家乡物产丰富。
那几年,有很多外地人去我家旁边的工业园打工。
也有很多外地的单亲妈妈带着孩子过来谋生。
在我跟那个因为父母离婚而少言寡语的男同学成为朋友不久后,我们班来了两个插班生。
一个是男孩儿,一个是女孩儿,都是随着妈妈打工嫁到这边来的。
男孩儿跟着妈妈嫁给了市场上卖塑料袋的流动小贩铜叔。
女孩随妈妈嫁给了市场旁边靠修车子为生的东爷。
铜叔年轻时家里穷,娘死得早娶不上媳妇儿,自己做小买卖赚了点小钱终于攥够老婆本了,又过了适婚年龄。
要问我为什么对铜叔如此熟悉,因为我们家就是铜叔的老客户,父母摊位上用的塑料袋都是从铜叔那里买。
男孩儿来我们班报到前,我知道铜叔终于娶到了媳妇儿了,但媳妇儿长什么样我不知道。
直到男孩入学不久,老师让交借读费这对新来的插班生却迟迟不交钱,我的班主任老师把铜叔和东爷叫到学校谈心时,我才知道这对同学各自的继父是谁。
放学后,我跟我爸说,班里新来的那个男孩子就是铜叔的继子,女孩是东爷的继女。
我爸对这些一点儿都不好奇,只是冷哼一声,别人的孩子养得了身子养不来心。
我明白我爸说的意思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白养。
那时,我知道有人重男轻女,就像之前的那个很会唱歌的女孩儿,即便学习很好,父母也要让她辍学,节省出她的学费给她哥哥娶媳妇。
但我却不相信所有继父会像我爸爸说得那番小心眼儿。
后来那对插班生的借读费也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交上了。
女孩常常在东爷的修自行车的摊位上看摊,我依旧经常拿着帮爸妈卖熟食偷偷攒下来的零花钱,逛市场,买好吃的。
买完好吃的没有顾客时,就往摊位门前的躺椅上一躺看亚宁给我的书。
女孩儿长得不似我粗壮,人家高挑秀丽。
兴许她也是无聊,便常常来我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