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渡江还是不渡江?(3/4)
为主,没有完整的编制。
鬼子的集结速度很快,集结的兵力也极高。
甚至大阪师团的缺口,反而增强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
毕竟大阪师团是丧门星,他们走到哪,哪段战线就容易崩溃。
跑的时候比谁都快,
推进的时候比谁都慢。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舍下友军,自己先溜了。
这种事情不止一次两次,搞得所有人都不愿意跟大阪师团联合作战。
谁愿意带一个坑逼在身边,保不住什么时候就把你卖了。
如果大阪师团能够把楚云飞盯在江北,符合阿南惟几的作战需求,田忌赛马,用低等马去牵扯对方的一等马,稳赚不赔。
鬼子的动作越大,
山城催促第三军渡江的命令越急。
让楚云飞尽快摆脱鬼子追兵,从荆门穿插至江南。
第六战区兵力掩护,可阻拦江北的鬼子。
这是一场大会战,动用第九战区、第六战区、第三战区的兵力,数十个师参与的大型会战。
楚云飞的第三军是一支奇兵,自然要发挥奇兵的作用。
他认为不该渡江,
手上兵力多北方兵,不熟悉水战,对渡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同时江北兵力空虚,完全可以配合第六战区反攻夷陵。
夺回长江咽喉之地,并伺机向十一军大本营逼近,打一场围魏救赵的戏码。
从地理位置而言,夷陵像一枚钉子,将第五战区、第六战区分割,首尾不能相顾。
鬼子的轰炸机还可以从夷陵起飞,随时轰炸山城,搅得不得安宁。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反攻夷陵都是最优先的战略。
楚云飞将自己的判断提交给山城,他建议向西进军,反攻夷陵,以瓦解鬼子在江南的部署。
牵着敌军的鼻子走,而非被鬼子牵着走,被动防守。
陈辞修得知楚云飞的判断之后,再次将反攻夷陵的计划提上来,跟总裁反复解释。
夷陵驻扎的13师团虽是甲种师团,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作为早渊支队的核心,渡江南下作战。
实际驻扎兵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