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3/6)
疑问。
霍善把人家的修马蹄和钉马蹄铁的工具都研究明白了,又把目光放到那匹已经穿好“铁鞋子”的马儿上,只见那马不仅脚上穿了鞋,身上还穿着马鞍,马鞍上还垂下两只……踏脚用的地方?
比起马蹄铁的稀奇,这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霍善继续发挥不懂就问的优秀品质,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问了个遍。
他本来就是个小孩子,不懂这些一点都不奇怪,众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还是苏轼找了过来才知道,这小子似乎发现了可以薅回去给他爹的好东西。
苏轼好奇地问:“你家没这些东西?”
霍善道:“没见过!”
马鞍倒是有,只是相对简易而已,像这高高的鞍桥和垂下来的双马镫都是汉代没有的。听刚才那位匠人说,这些对骑兵而言都可有用呢!
苏轼倒是没研究过这些东西到底是何时起源的,见霍善已经凭自己的本事把东西都摸了个一清二楚,他也没再多事,只伸手抱起霍善回去蹭了昌化军使一顿接风宴。
虽然昌化军使准备的饭菜挺丰盛,但霍善还是觉得生蚝最好吃。
回去的路上,霍善还学李时珍摇头晃脑地背起了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吃过肥肥嫩嫩的生蚝,别的东西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苏轼深以为然。
直至回到住处后霍善弄出只大西瓜,他们立刻
就忘记了什么沧海水巫山云。
苏过恰好去把刚搬进临时新居的日常什物给搬过来官舍这边,霍善两人便打算先把瓜切了。
霍善道:“一会我们把西瓜籽收拾起来,给阿过扔个‘种瓜包甜’让他种下去。听说这边一直到秋末都还很热,说不准你还能再吃一季西瓜!”
苏轼觉得这个主意妙极了。
要知道他们大宋这会儿其实也……没吃上西瓜。
至少苏轼本人没吃到过这种皮薄瓢红的西瓜。
西瓜正式走向千家万户,还是南宋以后的事。
霍善看着苏轼拿出洗净了的刀开始切西瓜,便在旁边给他背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