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5/6)
见到霍去病来了,霍善兴冲冲地把自己新相中的瓜徒手拧下,抱起来跑到霍去病面前献宝:“这个肯定甜!”br/>
自从多了霍善这么个娃,霍去病就没吃过不甜的瓜。br/>
不过这可是霍善亲自挑的,霍去病自然是一手接过瓜一手抱起娃,耐心地等霍善与张仲景他们话别过后才领着霍善一起回家。br/>
霍善把张仲景想回老家看看的事讲给霍去病听。br/>
霍去病本来就希望几个小老头儿能随行,虽然霍善说随时能把人请出来,但在船上大变活人还是有点太考验众人的接受能力了。他点头应道:“当然没问题。”br/>
父子俩商量了一路,都颇为期待这次的远行。br/>
可这个安排一传出去,朝中却炸了锅。br/>
一开始朝臣们都有些恍惚,感觉自己是不是听错了。br/>
他们陛下说什么来着?br/>
太守?四岁的太守?还是江夏这种交通要塞?br/>
要不是摄于刘彻的强权,恐怕不少人要当场问上一句:你脑子没事吧?!br/>
刘彻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都能对年老体衰的汲黯说“你就躺在床上给我震慑淮阳郡吧”了,让霍善这个主意多多的娃去江夏有什么问题。br/>
不说别的,就说端午那场竞渡有几个人能组织出来?br/>
比昆明池那群训练了小半年的水师有模有样多了。br/>
人家用的还是乡民和庄户来着。br/>
而且这就像是朝廷委派国相和臣属去“协助”藩王治理藩国那样,哪里真需要藩王来做决定,只需要委派些得力助手过去把活干了就成。br/>
霍善到了那边就算想纯玩都没问题。br/>
刘彻把霍善的奏疏扔给众人,让他们自己看去。br/>
就算这奏疏是别人代笔的,那也证明霍善身边有这种既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又充满实干精神与实干想法的人才,这难道不值得给他们一个发挥机会吗?br/>
众人看完后都沉默了。br/>
这奏疏确实写得条理分明,对于如何建设基层也提供了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