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6 章(1/6)
霍善跟钱乙待了一天,终于理解钱乙为什么专攻小儿病了。br/>
这病实在太难治了(),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所以才有“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br/>
小孩子说话说不清楚,诊脉又诊不准确,望闻问切的准确度自然大打折扣。br/>
再加上小儿脏腑虚弱,成人能用的药搁他们身上可能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叫他们病情加重!br/>
钱乙就是想稍微填补起这个巨大空缺,才一心一意投身于小儿病的研究之中。br/>
如今钱乙已经当上了太医丞,一般人若非到了无计可施的程度,一般请不到他头上。br/>
霍善跟着他一整天,几次出诊全都是去救场的,这个问钱乙“我家孩子这病怎么喝了泻心汤没用”,那个问钱乙“我家三个娃都病了,为啥用麦煎散一个治不好”。br/>
霍善暗自和钱乙嘀咕:“你这治的全是坏病啊。”br/>
按照伤寒派的理论,所谓的坏病就是给别的医家治过了的,往往用错了药或者耽误了用药,以至于很多病症都对不上常见病程。br/>
比如那个让家长给孩子喂了泻心汤的同行听钱乙说他辩证辩错了,还不服气地反问钱乙:“如果你说这是虚热,为什么大便黄沫?”br/>
钱乙只能无奈地笑着解释:“大便黄沫,就是因为你给他喝太多泻心汤了啊。”br/>
这个症状本来不该有的,误用了不该用的药后却出现了,自然就成了许多半吊子医家诊断时的干扰项。br/>
还有那个三个娃一起病的,几个大夫上门后一股脑儿给他们全用了麦煎散,完全不区分症状。br/>
钱乙登门一看,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忍不住让霍善给那几个闹不清楚“不就是小儿伤寒吗为什么用麦煎散不起效”的同行给展示一下什么叫辨证论治。br/>
去吧,小友,让他们看看仲景传人的威力!br/>
霍善一点都不怯场,上去就给不成器的大龄同行展现了自己的实力。br/>
没办法,这三个小孩的主要症状是……不同部位的出汗。br/>
这类症状他三岁的时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