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1/5)
同样是除夕夜,淮阳郡却远没有江夏郡这么热闹,毕竟对于大汉人来说,除夕还不是除夕,十二月最后一天和一月最后一天又有什么区别?br/>
只是北方的冬天哪怕过了五九还是冷得很,所以汲黯这个年迈的淮阳太守还是得坐在炉火边上才能借着火光读一些不甚要紧的信。br/>
比如霍善这个五岁太守的来信。br/>
哪怕不是第一次收到霍善的信,汲黯还是觉得刘彻这件事做得忒荒唐了,只恨自己不在长安,不能当面找刘彻仔细说道说道。br/>
陛下糊涂啊!br/>
即便对刘彻莫名偏爱一个奶娃娃的事多有微词,汲黯还是没把霍善的来信置之不理,而是趁着还没有睡意细细地读了起来。br/>
一读之下,汲黯就睡不着了。br/>
信上那几句话就那样在脑海里不停徘徊: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br/>
这童谣像是一道惊雷,狠狠地劈到了汲黯脑门上。br/>
汲黯自己是个特别较真的人,刘彻做事有问题他都敢当面说出来,在奏疏里说起话来就更不客气了。br/>
五岁的小孩能凭空捏造除这样的风谣来吗?br/>
无非是已经有人这么做了,霍善才能从别人那里听说!br/>
长此以往,大汉的江山社稷危矣!br/>
汲黯当场叫人点起蜡烛(这也是霍善给他送的),连夜写了篇声情并茂的奏疏……骂刘彻。br/>
没错,汲黯感觉这事的源头在刘彻身上。br/>
刘彻现在固然还没有昏庸到祸乱江山的程度,可是他早就对刘彻用人“后来居上”这件事耿耿于怀,如今当这个太守更不是他心中所愿,他还是更想待在长安当面骂……哦不,当面劝谏刘彻。br/>
明天就让人快马加鞭往长安送奏疏去!br/>
新年第一件事,当然是要给刘彻上书抒发一下自己对大汉江山的关心!br/>
远在长安的刘彻哪里知道自己要挨骂,他自己去不了江夏郡,但心里还是惦记着霍家父子俩背着他都玩些什么新花样。br/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