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3/4)
病的儿童患者维持在400例左右,就算是家庭富裕的患者,在医院使用最好最昂贵的药,对这种病依旧没有好办法。”
“前几年有一对德克萨斯州的夫妇带着孩子来安德森就诊,他们的孩子不幸罹患了横纹肌肉瘤,这对夫妇家境环境非常富裕,在全美国最好的肿瘤医院使用了最贵的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仍然深感绝望,因此在儿子去世后,夫妻二人专门设立了儿童癌症基金,希望能够唤起社会对这类‘罕见病’的重视。”
李仲甫闻言叹了口气,“这两年我在国内从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研究,相比美国,国内对于儿童癌症的关注更少,网络上鲜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很多医生都很少见到儿童癌症,经验不足,导致不少患者刚开始被误诊而耽误了治疗。而横纹肌肉瘤在国内,没有相对可靠的数据统计,由于患者少,科研非常落后,导致这个疾病的存活率,在过去30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小黎,”李仲甫的声音透着几分慈祥,“你是我众多学生中最为优秀的学生,老师我老了,即便有心也很难再上抗癌一线了。”
李仲甫自嘲的笑了笑,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神注视着她:“我知道,要你放弃在安德森的一切努力,回上海去发展,这样的要求很自私,你在美国有‘抗癌登月计划’,你所研究的儿童癌症是重中之重,而在国内,儿童癌症仍是边缘科学,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杯水车薪,科研经费缺乏,儿科医生的待遇和培训机会也远不如其他科室……” “我们跟欧美发达国家比,基础和临床研究仍有很大差距,”李仲甫瘦削的脸上表情逐渐严肃,“可我们这些毕生致力于儿童癌症研究的专家们总不能干坐着吧!我们难道要等着美国的雷一一锋,来救我们中国的孩子吗?”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儿童癌症患者数量是世界第一!无论何时,孩子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这条路虽然任重道远,但总要有人成为第一个破冰者!”
江黎被老师的话一震,望着他身上这套显得陈旧的西装外套,手肘的部分已经稍显磨损,她知道老师一生勤俭,所赚的钱大多都捐给了儿童癌症慈善基金会。 她还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条件贫困,每次交完学费吃饭就成了问题,只能去校外街道胡同里的小摊上解决,被老师知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