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留在灵璧,华夏风骨(1/2)
第一个看得起的读书人。你虽不是我枣阳军之将,但是,从此以后,你便也是我枣阳军之帅!”
“沈公子所说不错,我们枣阳军一万五千袍泽,若非同生,那便共死!我等又有何惧?”
最终,卞喜还是拗不过沈堂,同意沈堂留了下来。而让沈堂无比惊讶的是,跟随而来的十余名学子中,大多数当然是选择离去,而且,是选择直接返回泗州城。可是,却是有两人同样选择留了下来,而且,也是选择留在这灵璧城。其中一人,同样是随州人,名常高仪。另外一人,则是泸州学子,名冯嗣!按照他们的话说,既然一万余并将可以在此死战,沈堂可以在这里与众军士同生共死,那他们又何惜此身?虽然,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但是留在这里陪同枣阳军死战灵璧的胆量还是有的。当沈堂听到他们的选择之时,久久无语!曾经有人问询沈堂,为何全世界,唯有华夏民族可以一直绵延五千年岁月而不败!哪怕面对再大的困境,也可以星火燎原。在此之前,沈堂没有答案。可是突然间,沈堂明白了!每当这个古老的民族面对生死存亡之际,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韩魏之地有国破尚如此、吾何惜此头的胆气!渭水汉水养育了赳赳老秦死守边疆!荆楚大地自古豪杰并出为国赴死!东齐有圣人气象教化天下!好男儿,为国生死,不惜此身!我们这个民族这浩瀚华夏大地,有着刀劈斧剁一般的意志!天地间到处都有着不愿为外族所辱的豪侠!一代代出类拔萃的华夏男儿,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献上自己的一腔热血!这是我华夏人的底蕴!这是我华夏人的胆识!这也是,我华夏能够历经五千年而不败的秘密!而三名儒生学子的选择,同样震撼这枣阳军上下兵卒!一个柔弱的学子,都可以放弃前途命运陪他们赴死,他们这些铁骨铮铮的将士,又怎么可能临阵退缩、懦弱?大战虽未到来,但是灵璧城枣阳兵卒,却已经是战意冲天!相比灵璧城这里的厉兵秣马,向东百里的虹县,却是一片平静!逐日军几乎与枣阳军同时抵达城池,而与卞喜等人不同,万余逐日大军进入虹县之后,便是解盔卸甲,放松了警惕。对于将自己调回来驻守虹县,丁成志的心中是多有不满的。前方虽危险,却是可以建功立业。但是,这见鬼的虹县又能如何?除了偶尔出现的小股金兵,这里根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