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闫家闹剧(3/4)
这么大,他们不给我养老试试,我去他们厂告他。”
“那行,等你老了,老二老三给你多少钱,我给多少,多了一分没有。”
爷俩这事儿以闫阜贵妥协告终,他是要脸的人,万一闫解成真去厂里核实了,他就不是丢人的问题了。但是闫解成可以确定,自己的入学名额九成九的是被闫阜贵给卖了,但是还算有良心给他留了一个上工名额。
但是最终闫解成还是不解气,跟两个弟弟说,“老二老三,你们也看到了,咱爹手里还有个入学名额,到时候好好学习,到时候,别让咱爹再说你们就算去了也毕不了业,那就别浪费资源了。这个名额要是在咱爹手里捂烂了,我揍你们俩。”
这场矛盾的根源还是在赵芹身上,当初要不是赵芹建议闫阜贵去争取优秀,他就没有这个入学名额,没有这个入学名额的吸引,闫解成就不会最后拼一年混了个毕业证。没有初中毕业证,他就不会有任何期望,就会老老实实的去找个临时工先干着。
(个人推测:闫解成绝对不可能是高中生,38年出生的闫解成到60年都22了,五十年代的高中生,只要不太挑是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的,有了工作就要分房,他根本不可能还住在家里,也许他分的房也在大院,但是这又不符合当时分房尽量不要分在一起的分房政策,这是为了防止家族做大,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闫解成初中没毕业。话说65年闫解成都奔三了,为啥没孩子。另,56年之前,对于招工年龄下限几乎没有,只要厂里觉得行,那就招进来,为的是给战争孤儿一个活路,没有童工这一说,但是不到18不能转正。这个年龄出自导演的回忆录。)
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爷俩之间的矛盾就不会这么早,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闫解成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会变得更成熟,懂得迂回解决问题,就不会爆发这么大的直接冲突。但是,现在闫解成盼了一年,努力了一年,就为了能和刘光齐一起上学,不被比下去,所有的期盼瞬间化为泡影,再加上十六七岁的小屁孩正是最冲动的时候。所以……
三大妈和三个小的,根本不敢插话,大家都知道,只要涉及到钱,闫阜贵他就是一只炸毛的老虎,说不得,碰不得。
刘光齐,在后院听到了闫家的矛盾,笑得打跌,就闫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