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这是一出好戏,上(2/3)
票、布票这种东西。
有了粮票、布票之后,再借着到京城走亲访友的名义,拿着介绍信便可以到供销社换成粮食物资等拎回村里,或者是直接到鸽子市里面卖给那些有需求的城里人。
李登云打量了一下打鼓场聚集的这些人,发现金水湾不愧是周边较大的一个公社,几千户人口,安上每户3~5口人来说,少说也有6000多人,要知道金水湾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大村的规模罢了。
这6000多人,只要一听说是放电影,不管男女老少,哪怕是走路腿脚破位不利索的老年人也都会让家里的晚辈推着来到打谷场里等着看电影。
所以说放映员在这个年代吃香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么多人需要放映员跋山涉水的放电影,而放映员心情好了,多放几场电影,对于金水湾的众人来说是难得的喜事儿。
这也就导致金水湾的众人,或者是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为了多看几场电影都会,在有限匮乏的物质条件里,尽最大可能的招待好放映员,放映员心情愉悦了,那么看电影的社员们自然也是心满意足。
由于放映员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以统计播放人数和观影次数基本都没有客观可信性的,举个不恰当的比方来说,后世许多电影榜单统计播放人数大部分都是以香江那边为多,往往却忽略了内地这边的市场。
对内地来说因为有放映员的存在,除了城里有电影院,能够勉强统计人数之外,广大的像金水湾这样的周边公社地区,基本就无法统计观影人数和观影次数。
因为哪怕是放映员自己,估计都不记得播放了多少次电影,而每部电影的观影人数有多少,在内地这个几亿人口基量的大市场环境下,有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播放观影人数估计都是以亿来计算,可惜因为缺乏数据统计和票房记录,就导致在榜单上屡屡输于海外市场。
拿李登云记忆最为深刻的少林寺经典电影来讲,那个时候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少林寺这部经典电影居然能斩获数亿票房,这还不包括那些通过乡村放映员,以及碟片dvd等方式进行观看的人数票房。
内地观影市场的潜力堪称惊人,否则香江那个地方的大明星、演员也不会想方设法的到内地发展。
在打谷场这一众望眼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