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华阳老家(2/3)
个秀才功名回来,老两口说一点都不怨怼是不可能的。
所以,文松四兄弟便就此分了家。
好在有老两口在,加上文松的三哥兄长又都不是那刻薄的人,所以,文松还是公平的分到了部分家产,并未因为多年读书消耗大,而少分。
分家后的文松又考了两回,依然没考上。这时候,他自己都已经有三个儿子了。
文松思虑再三,终于决定放弃考科举了。可他却并未死心,而是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他考不上秀才,不代表他的儿子不行。
也许是看多了这些年文松屡试不第后的苦闷,看多了文家众人对文松的失望、指责,当文松问了好几遍,齐家三兄弟都不愿意走他的老路。看着他颓废绝望的神情,老三文祈年这才站出来说他愿意读书。这时候,文祈年刚刚五岁,正是进学的大好年纪。
从此之后,文祈年就代替文松,成了家里唯一的读书人。全家人一起供养他读书。
文松因为三十多年来都没怎么下过地,活脱脱一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可为了供小儿子读书,他那是下了死力气的干活、拼了命的挣钱。
结果可想而知。
没过几年,文松便积劳成疾,抑郁而终。
临死前,他拉着黄老太的手,让她无论如何也要继续供文祈年读书,若是文祈年不能考出个名堂来,他死也不瞑目。
后来的事,就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黄老太压着大儿子和二儿子供小儿子读书。虽然中间也有过争执、吵闹、闹分家这样的常规戏码,可黄老太终究还是强势的压制住了两个儿子。再加上文老三自个儿也争气,年纪轻轻就考中了探花郎,迎娶了镇国公嫡女,成功走入仕途。
当初文松四兄弟分家后,文松三哥兄长家的儿子、孙子也有进学的,可直到文祈年出仕之前,最好的就是文松大哥的大孙子,考了个秀才功名,其他人也都一无所获。
等到文祈年出仕,文家也渐渐了兴盛之势。
文祈年出资为文家开办了族学,后来又给族里捐了五十亩地做祭田,用以供给族学的开支。后来随着文祈年的官越做越大,他又先后给族里置办了五十亩、一百亩祭田。
现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