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赝品识别(1/2)
第一百九十章 赝品识别
这个库房是刑警办案收回来的物品,不属于正式的赃物。证据之类的。有用的则用,没用的办案后就处理了。
屠洪涛指着墙角几件青铜器,说:帮着看看这些是什么年代的?古风一看就知道是赝品,不过他还是装着认真的观察了一遍。然后说假的。都是假的。古风一般还是很认真的,指出了为什么是假的几点。
首先。古铜器作假有很多的流派。可谓行行出状元。苏州造、潍县造、西安利镇造和北京造可算得上古今仿造青铜器的几个大本营。
它们的主要特点为:苏州造用材较好,冶铜浇铸时往往加些银,使铜器的底子发亮见银及威司图白色。仿制对象以商和西周器为主。生坑,熟坑无所不能 。刻工精细,纹饰流畅,铭文逼真,作品流传甚广。
渡县造的艺匠高手层出不穷。刻纹饰、铭文比较擅长,但铸出的器物空厚,重面压手。
西安造也注重铭文,不仅是假器造假铭,就连无铭文的真器也能后刻铭文,以拍高其价值。作品多见度量衡器物,如秦诏版,秦量。
北京造以商周器为主,比较讲究纹饰华丽,器型精巧 黑漆古,绿漆古等,都能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其次是从以下几个特点上区分真假。
从认识范线与垫片识别,这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点之一。
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整厚度上留在器物上的小别片。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创造而成。陶览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苞和外范之分。铸造时,把义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及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错铸造为主。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完整厚度的有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