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阅卷有所得(1/3)
“参见太孙殿下!”
殿试结果试卷被送到了文华殿,本科选为读卷官的是内阁辅臣方从哲、吴道南,另有何宗彦、顾秉谦、孙如游、孙承宗、刘一燝、韩爌,八人组成。
对于顾秉谦入选,大家倒是没什么意见,不过孙如游、孙承宗等人的入选让不少大臣有了不满。
可朱翊钧依旧是那副态度,朕就这么决定了,你们有意见尽管提,理你们算朕输。
“孤只是奉皇爷爷之名,前来长长见识,各位大人不必多礼,你们忙你们的就行。”
朱由校也不知道自己那个皇帝爷爷发什么疯,不但让自己出题,还让他参与阅卷。
“臣等领命!”
这些大臣其实也知道朱翊钧的意思绝对不仅仅是长见识这么简单,他甚至能猜出来,皇帝让皇太孙来,让让他自己挑选可用之人。
谁的答案符合皇太孙的心思,哪怕是现在的名次低,一旦皇太孙日后登基,就有可能扶摇直上。
其实阅卷还是很不容易的,上午考完试,下午开始阅卷,明天就要确定成绩,后天就要发榜。
八位读卷官,每个人都要把所有试卷看一遍,然后根据优劣依次以“圈”“尖”“点”“直”“叉”来表示,最后再看谁得的分高,选出前十名送给皇帝预览,再定下前三名。
与会试不同,殿试并不誊抄试卷,只是糊名。
毕竟会试有淘汰,而殿试没有,只要会试过了,起码是个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宋朝早期的时候,会试之后殿试也还会淘汰一部分人。
这一局面被一个叫张元的打破,他多次过了会试,可是多次参加殿试,都没有成为进士。
他一肚子怨气,直接投奔了西夏,被李元昊器重,最后官拜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也就是丞相。
后来屡次出谋划策打败了宋朝,后来宋朝吸取了教训,以后凡是过会试者,都赐进士出身,殿试只排名,不淘汰。
这一科录取的人数是344人,也就是每个考官要看344份卷子,每份卷子1000字左右。
要在3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时间也够紧迫的。
好在大家都有了心里准备,昨天和今天都好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