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太后催生子(1/3)
这样的会显然不可能一天就完成,第一天只是把大家的意见汇总。
第二天对于这些意见,大家再慢慢讨论补充。
会一共开了足足五天,五天之后,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了。
接着根据大家认缴的股本,合计算了一下,总共九十六个商人,一共出股本两千四百万两。
接着户部认缴一百万两,皇帝本人认缴四百万两,勋贵们一起认缴一百万两,总股本三千万两。
这些章程全都送到了朱由校面前之后,朱由校给这家银号起了个名字叫大明银行。
当然名字确认了,可事情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的。
毕竟大家认缴是认缴,银子也必须得到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股本都交给北京。
他们的押金必须押送到北京总部,甚至包括朱由校、那些勋贵,还有户部的银子也必须得押送到北京来才行,总之这事上半年能做完就不错了。
事情谈完,商人们也都纷纷打道回府。
好在现在海陆通畅,这些商人也没有多少是偏远地区的人,路上没有什么意外,回家过年是没有问题的。
天启元年就在这充满希望中,渐渐的走到了尾声。
临近过年,北京城内年味越发的浓重,宫中更是张灯结彩。
今年国库还算充足,不会出现大明王朝里京官发不出工资的事情。
扫雪的百姓、以及在王恭厂大工地做工的百姓,也都领到了工钱,纷纷回家过年。
“皇帝,你也不能过于宠爱皇后,这些日子你天天和她住在一起,她的肚子也没有动静,还是雨露均沾比较好。”
这天太后王氏把朱由校叫到慈宁宫陪她吃午饭,吃完了午饭娘俩到御花园散步。
太后让宫人远远的跟着,他们娘俩好说些不好让外人知道的话。
“母后,儿臣之前说过,皇后他们的岁数还小,朕不想让她们这么早怀孕,所以都没有留下。生孩子的事情,儿臣心里有数。”
朱由校再次像太后解释。
“哀家能理解你对她们好,可还是早生皇子,才能稳定民心。往小了说,这是为了子嗣绵延,往大了说,这也是稳定国本。”
王氏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