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战和之议(1/3)
“不仅是陆战如此,海战也是如此。”
“朝廷之前拨了银子扩建水师,现在商人们踊跃认捐了上千万两白银。”
“银子能够造出威力强大的舰船,可若是没有能够统领这些水师的将领,再好的舰船也只会是敌人的靶子。”
“真之所以这次平叛,要让孙阁老带着平定白莲教的四万士兵前往西南平叛,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多多锻炼士兵,也锻炼一下那些将领。”
“不求再出一个中山王,再出一个戚武毅,朕也能高枕无忧了。”
朱由校看着众人继续说道。
“陛下说的固然没错,可还有一句话是国虽大好战必亡。臣以为加强防御即可,对外用兵则有些过于激进了。”
这个时候沈紘开口说道。
“激进?”
“不知道沈阁老可看了最近流传京城的泰西列国志?”
朱由校看向了沈紘,轻轻一笑问道。
“臣向来不喜泰西之事,未曾看过。”
沈紘也不藏着掖着,也没什么用,谁都知道他不待见西方的传教士。
这本书,他自然也不会去看。
“国虽然好战必亡这话没错,可这是建立在穷兵黩武的基础上。”
“我中原王朝历来不喜对外征伐,主要便是看不到利益。”
“塞外草原对于我中原王朝来说,不适合耕种,即便是拿下也没有什么意义。”
“当年太祖也曾迁徙百姓去放牧,可时间一长他们渐渐的也成了蒙古人的样子。”
“不过难道除了耕种之外,疆土就没有别的意义了么?”
“就像是台湾,以前从未进行过开发,这些年,朝廷虽然投了一些银子进去,且不说开垦了多少土地。”
“单单是其山上的树木,便有很高的价值。”
“西山的煤炭,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用,工匠发明了火炉之后,因为其价格低廉,供不应求。”
“草原亦是如此,若是蒙古是大明的一个省,想想会发生什么?”
“朝廷不再缺少战马,商贸会比现在更加繁荣。”
“况且草原这么大的面积,谁能保证地底下没有好的矿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