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战和之议(2/3)
“人人都说士农工商,这放牧难道就不是农?在朕看来,种地的是农,大鱼的是农,打猎的是农,放牧的也是农,没有什么区别。”
“若是泰西人也都向沈阁老这般想法,他们就不会发现新大陆,也不会在上面进行殖民,更不会有现在这种以大明一省之力,霸占数倍大明国土的情况出现。”
对于沈紘这种想法,朱由校是极其鄙视的,因此最后话说的也不是很客气。
“可皇明祖训有记载,有十五不征之国,蒙古的地也在其中之列。”
“当年太祖皇帝派蓝玉征讨蒙古,是因为他们还自称皇帝,这是为了打击蒙元的残存势力,成祖之时也是如此。”
沈紘据理力争。
“太祖固然雄才大略,可他老人家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是对的,或者说他当初制定皇明祖训之时,是基于当时的情况给出的最好选择。”
“就像卫所制度、户籍制度一样,当初实行的时候,确实有其积极的作用,可眼下对我大明来说,弊大于利。”
“更不用说,如今已经两百年过去了,不管是蒙古,还是其他地方,都与开国之时大不相同。”
“朕之所以想锻炼出一直强大的军队,就是要为华夏的百姓以及子孙后代,拓展生存的空间。”
“眼下西班牙等国,面积已经远胜大明,只是人口尚有差距,若是给他们几十年的时间,繁衍生息。”
“一旦他们国力强盛,当他们的坚船利炮开到我大明港口之时,跟他们将礼义廉耻是没有用的。”
朱由校出言反驳。
“这只是陛下的猜测而已,岂能以未发生之事,来指定眼下的政策?”
沈紘还是有些不服气。
“未雨绸缪而言,总不能等到下了雨才想起来造雨伞吧?”
“况且吕宋不就是前车之鉴,他们一直是我大明的藩属,只因为国力不足,被西班牙占据。”
“他们可不会跟你讲什么道理,他们信奉的就是谁的拳头大,谁说的话就是道理。”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眼下发生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说明,若是我的雄兵百万、兵锋正盛,借素囊台吉十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