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如何对付蒙古(1/3)
“陛下,九边的弊端,陛下想必早就清楚,去年陛下整饬九边,淘汰了不少老弱病残,看似边军人数减少,可战斗力并没有减弱。”
“陛下裁撤了这些人,对于九边的将士来说,每年能领到手银子,反而比以前多了一些,将士们无不对陛下感恩戴德。”
“只是我大明依托长城防守,长城绵延万余里,边军纵然有三十万,可每个关隘分摊下去,人数并不是很多。”
“再加上不少边关将领当初为了上任,借下银子,上任之后自然是要还债的。”
“可又怕敌人劫掠朝廷怪罪,因此将领们多蓄私兵。”
“蒙古人掠边,一般都是小股部队,人数千余人,多的也不过两三千人。”
“边军将领只需要蓄养大致人数的私兵,足以应付。”
“这些私兵粮饷比普通士兵要高,他们不能变出银子,只能压榨普通的边军。”
“万历四十五年若不是朝廷抽调三万边军,还有教导卫前往辽东,不可能有开原大劫。”
“即便是那次获胜,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惨胜,这也是朝廷第二次征讨女真失败的原因。”
“之后两年,孙阁老到任,重新编练辽军,朝廷粮饷充足,战斗力极大提升,再加上努尔哈赤被火炮击伤,这才有了前年年底的胜利。”
“若是只论战斗力,眼下辽东七万辽军,纵然比不上臣率领的辽东铁卫,可若是与蒙古人打。人数相当,马匹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取胜的。”
“可是辽东这么多年,战马数量一直不多,朝廷与蒙古的互市,对方哪怕多给一些牛羊,也不愿意给太多的马匹,交易来的马匹质量也不如蒙古人自己使用的战马。”
“蒙古人一想以游牧为主,来去如风,等我们接到他们劫掠的消息,再赶去时,他们往往已经撤退。”
“若是我们大明有蒙古那么多马匹,答应蒙古根本不在话下。”
满桂结合自己的所见,将情况说了出来。
“满总兵所言极是,臣之前在大同,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
“蒙古人一向是强者为尊,越是表现的忍让,他们就回越来越得寸进尺。”
“依照之见,若是能抓住机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