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如何对付蒙古(2/3)
给与蒙古人重创,他们必然会老实一段时间。”
“就像永乐年间,朝廷五征蒙古,看似收获不大,实际上让蒙古人看到了我大明的强硬。”
“此后几十年,蒙古人一直十分老实。”
“问题是朝廷缺马,没有足够的马匹,想与蒙古人一决雌雄,实在是不容易。”
杨肇基点了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你们的说法,主要问题就是朝廷粮饷不足,缺少战马。”
朱由校很容易就抓到了他们所说的重点。
“陛下明鉴,边军将士本就是当兵吃饷,为何私兵战斗力比普通边军要强,就是他们的饷银是普通边军的两到三倍。”
“若是边军普通的士兵,没人每月能有三两的饷银,铠甲兵器装备到位,稍加训练,便是精锐之师。”
“臣训练的辽东铁卫便是如此。”
满桂和朱由校之前就认识,因此话说的也比较直接一点。
“眼下边军每人每月一两银子,每年朝廷支出几百万两,若是按照你说的三两,每个月朝廷支出最起码一百多万两,一年将近一千五百万两,朝廷去年岁数不足三千万,比起往年虽然多了七八百万。”
“可你们也知道,这些年天气异常,朝廷每年要拿出不少银子补贴商人从海外进口粮食,这才能稳定住粮食的价格。”
“否则现在的粮价怎么可能是五六钱银子,只怕早就快一两银子一石了。”
“不过朕也知道,你们说的都对。”
“朕想说的是,能不能在现在的情况下,不额外增加太多的支出,编练出一支精锐部队,对付蒙古人。”
“就比如你的辽东铁卫,这样的军队,每个边镇有七八千人,能够对蒙古的劫掠快速反应,予以回击。”
朱由校当然知道有钱有办事,可现在的问题是没钱。
因此他想到了后世的快速反应部队。
“陛下所说这种部队,现在各个边镇将领的私兵便是如此。”
杨肇基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了这样的部队,还要再重新编练。
“你说的私兵,朕当然知道,只是对于将领来说,这样的私兵十分宝贵,他们不会愿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