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宋家兄弟(2/3)
括,都是十分有名的科学家。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这样的人更适合做科学研究,而不是去当官。
可怎么都想不到,这位居然本次科举能够考中,不但他考中了,他的哥哥宋应升也考中了。
原本历史上,他们万历四十三年中了举人,从万历四十四年开始,连续六次参加科举,两人都没有考中。
从那以后没有再考,宋应星担任了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的职位。
在这个清闲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四年,就是这四年,五十多岁的他对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做了汇总,天工开物便是成书与此时。
现在他们只考了三次就考中了,岁数在进士中不算大,不过才三十六岁,当然这个岁数也不能算小。
朱由校纠结的地方,除了觉得做官对他来说是浪费之外,还在犹豫把他安排到什么位置。
按照道理来说,他这个三甲的同进士,一般是要去地方当县官的。
朱由校犹豫再三,决定把他送到孙元化的手下。
下定决心之后,其他人的安排,朱由校便没有插手,一切按照惯例来。
文震孟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主要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傅冠、陈仁锡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主要负责文献编修工作。
至于卢象升,被朱由校授予了翰林院庶吉士。
其余的新科进士也都有安排,进翰林院的进翰林院,六部观政的六部观政,地方任职的地方任职。
恐怕也只有在考场上,他们才是平等的,一旦考试结果出来,他们的人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然,不管如何,他们总是幸运的,能够会试得中,足以光宗耀祖了。
“三弟,去工部观政,你怎么闷闷不乐啊?”
宋应升比自己弟弟大了九岁,今年已经四十五岁,已经确定前往贵州当县令。
对于这个任命,宋应升没有丝毫的怨言,别人都是寒窗苦读十年,他苦读了三十多年,能够做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他来说是十分开心的事情。
“大哥,你说我怎么被安排到了工部观政,按照名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