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母在,老家才是家(2/5)
,三十级的台阶延伸到公路边,在这个时代,如果从马路上仰视,非常有气势。
谢成云回家需要穿过马路斜对面的方坝中学,然后穿过一片丛林,经过两座水库,才能到家。这是一条近路,当初上初中的时候,就是走的这条路线,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方坝中学的牌子已经陈旧了,七年过去,学校已经变得老化,据说现在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当初那么兴旺,呈现一种盛极而衰的趋势。
谢成云上学的那会,方坝中学可是非常厉害的,他们这一届,一个年级四个班,有很大一部分考上了成县中学高中部,后来九成都考上了好大学,其中也包括谢成云。
而他更是以全县第二名的会考成绩保送的成县中学高中部,所以这也在当时在方坝镇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事物都是起起伏伏向前发展。
路上熟悉的乡亲父老不少,正在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
谢成云一路之上和熟悉的乡邻打着招呼。
回到家,父母还没回来。
夏日炎炎,这个时候气温才降低了一些,很多村民都趁这个时段太阳下山,变得相对凉爽一些,在田地里面忙活,尤其是现在距离水稻收割不远了。
谢成云的家是土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后来家里一直供姐弟两人上学,根本无经济条件翻修新房。前世一直到后来,还是土房子。随着老父亲突然离世,就将老母亲接到了蓉城一起生活,这座房子就荒芜下来。
此时看起来,这座土房子却分外的亲切。
在农村,一直有个说法,土房子冬暖夏凉,这个确实不错。
但在后来,随着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挣了钱,家家户户都新建了砖瓦楼房,只有谢成云家里却一直是保持原样。
按父母当时对外的说法是,儿女都在外面大城市安家,他们又不回来,我们老了也要出去,修了房子谁回来住,纯粹是浪费钱,云云。
其实,谢成云心里明白,这只是作为儿子的自己一直不争气,没有挣到多少钱,在蓉城也没有买大房子,无条件将父母接到一起居住,尤其是后来随着婚姻的失败,更是无力达成这个“梦想”。
当然也没有多余的钱将老家的这座土房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