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 章 联合开发区的设想(3/4)
发出来建设园区。
因为位于山脚下,虽然地势平坦,但居住的村民并不多,涉及拆迁补偿的财政支出不会太高。
谢成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
并且,这里距离临港码头不远,只有几里路,和正在修建的、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出口也不远,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园区的车辆进出。
按照谢成云的设想,整个开发区第一期规划用地五百亩,二期规划用地一千亩,由久盛镇的金山村和诚州街道的五一村各自划定一片土地出来,双方利益共享,按贡献分成。
草案起草之后,谢成云亲自来到县委大院,向杜平书记汇报了这个设想。
“联合开发区?”杜平书记一边翻看着手上的草案,一边自语。
由于各种原因,诚县一直没有一个开发区或者类似的园区,这也导致诚县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市的中下游。
其实要说起来,诚县的条件并不太差。
交通,陆路,除了暂时没有高速公路,但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建设,按照计划,预计两年之后就能通车。水路,县城就位于扬子江北岸,水运发达,适合大件物品的运输。
历史,从春秋战国时代,诚县就设置了州县,历史悠久,三国文化浓郁,还有多位名人曾经在这里任职。
资源,天然气、岩盐、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含量丰富,动植物等生物资源七八百种,多种多样。
人口,长期保持九十六七万,在全国也算是接近百万人口的人口大县。
因此,诚县其实是有天然的发展潜力的。
但解放后至今,诚县却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是什么原因导致诚县一直发展不起来呢?杜平履新诚县县长之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还是人的观念问题。
因为地处国家的西部边陲之地,因为长期贫穷,年轻人都希望跳出这个地方。像谢成云这种成绩较好的,就通过读书,考取大学,逃离了农村,几乎甚少有大学生“回流”的。其他文化层次较低的,纷纷到东部沿海城市打工。
这导致诚县一直是个劳务输出大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