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五次战役3(1/3)
自古骄兵必败,志愿军也不能例外。入朝作战以来,志愿军胜多败少,认为赫赫有名的美军也就那样,光凭飞机大炮很难有什么强大的战斗力,一股骄傲轻敌的思想氛围在志愿军中流传。
美国人可不是傻子,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就非常善于挖掘敌人的优缺点,他发现志愿军虽然作战英勇顽强,但是在补给有很大的缺陷,部队没有机械化,行军完全靠走路,于是李奇微制定了两个战术。
美军部队从正面进攻转为战略进攻,目标就是志愿军的补给线和物资囤积点。空军优先打击补给线,务必给志愿军造成补给困难,陆军则重点进攻物资囤积点,改变以前进攻策略。
针对志愿军机械化程度低的现状,李奇微制定了磁性战术,首先是拉长战线,给美军的机械化部队辗转腾挪留出空间。
其次如果两军相遇,美军看情况不对可以坐车撤退,志愿军此时必定会在后面追赶,美军就可以边跑边观察,等到志愿军无力追赶就下车反击,类似放风筝跟志愿军反复牵扯拉锯。
第五次战役一经打响,志愿军进攻部队就接连突破了多条美军防线,战士都沉浸在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注意到美军机械化部队以一种运动包围的战术,正在切断我军的后路。
在看到美军的撤退比以前更有章法之后老总果断停止了追击,他怀疑李奇微在给志愿军准备“大餐”。
指挥作战的老总意识到情况不对,自己可能中了美军的圈套,加上此时志愿军部队的补给线已经在美军空中力量的全力打击下中断,形势已经迅速恶化,不能再继续进攻了,老总迅速向志愿军各参战单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为掩护主力转移和休整,各兵团留1个师至1个军的兵力,进行运动防御,迟滞敌人的追击,5月22日黄昏,第39、第15军开始转移。
23日早晨,联合国军集中了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全线反攻。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头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沿着、洪川至麟蹄公路、春川至华川、汉城至涟川,多路向北迅速推进。
中朝军队由于对联合国军迅速实行全反攻线的估计不足,转移计划不够周密,担任运动防御的部队,有的尚未进入防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