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婚事将近(4/6)
这么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种探索,国家于1981年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企业作为承包经营试点。
198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在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 ,“对小型国营企业,准备在今后三年内分期分批推行由集体或职工个人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
到1983年,作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方式,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全国很快发展了起来。
1983年2月1日,卢火根个人承包经营了江西省丰城县硫酸磷肥厂。卢火根个人承包企业,成为国企承包制中的“另类”,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3年2月26日,《ren日报》刊登了《在国家经委和江西省委支持下卢火根冲破阻力承包办厂》。
不仅仅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李怀德知道后都给何雨柱打了电话。
其实颇为类似于轧钢厂的前身,嗯,娄家当时自己的轧钢厂,兜兜转转的,到了现在,嘿,又回来了!
何雨柱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他只是平民一个,老老实实享受生活多好?
当然,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对于何雨柱来说影响较大,或者说是对于四合院里面的这些新老邻居来说影响更大。
那便是试行劳动合同制,打破铁饭碗了,四合院的这些轧钢厂工人,放到之前哪个不是铁饭碗?现在好了,不少人都特么哆嗦!
之前长期的铁饭碗,让他们一个个的手艺都拉胯了不少,现在可好,一个个的卷吧!要么还是人王刚有点儿眼力见儿?早早的抽身出去,下了南方,听说人家现在这日子过的相当可以。
春风刚开始的时候,现行的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无条件的“终身制”,它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铁饭碗”“大锅饭”的严重弊病。
1983年2月22日,《劳动人事部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出台。这一文件的发布,彻底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终身制”用工制度,为改掉“终身制”“铁饭碗”“大锅饭”的弊病提供了重要措施。劳动合同制成为用工制度方面破旧创新的一项重要改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