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李何二人的默契(4/6)
”
“那也挺好的。”
“这俩人的媳妇儿估摸着要去建设卫国那边当个服务员了,哈,他们那边儿最近忙的一批。”何雨柱咧嘴笑道。
忙那就是好事,多招两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尤其是光天光福兄弟俩还在给何雨柱赚钱,这就更好了。
两口子嘀咕了一会儿后,何雨柱这才晃晃悠悠的往卧室走去,昨晚没怎么睡,有点儿犯困,今儿个得补一觉。
。。。。。。
时间兜兜转转,又是一年。
1984年5月,何老板坐在私房菜后面,搬了个小马扎晒着太阳,看着报纸,脸上时不时的划过一丝颇为感慨的表情。
这段时间倒是出了一句顺口溜,“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如此充满年代感的顺口溜看的何雨柱直乐,不过倒也能理解,改革开放已经六年,经过六年的酝酿和鼓动,“全民经商热”终于降临。
人们经商致富的消息不断传来,四九城前门的一位老大娘靠卖烤红薯,一年收入过万元;羊城一位初中毕业的女青年,摆个服装摊,几年下来已腰缠万贯,但知识在这个历史阶段却无法迅速转化为货币。
说这个年代他娘的遍地是钱,倒是一点儿都不为过!
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当时的顺口溜: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说的就是这种“脑体倒挂”的现象。
不仅如此,乡下山村这些偏远之地,那也是干的如火如荼。
1984年1月1日,发出的《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要求土地承包期一般延长到十五年以上,以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文件明确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文件还指出对当前雇请工人超过规定人数的企业,可以不按照资本主义的雇工经营看待。文件“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开始蒸蒸日上,经济搞得那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