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画了一个圈(1/3)
一则竞聘上岗的通知新鲜出炉了,只要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都可以来参加综合考试,分数高的上岗,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同志纷纷表示反对,特别是上海的一位野心家搞起了串联给中央整了一封“万言书”,最高议会顶着不小的压力压下了反对的声音,同意了王建国搞这个试点。
最近老头接连找王建国谈了好几次话,谈了上级的指示,顺便也劝王建国收敛点,担心他这样搞迟早要出大问题,李怀德有点害怕了,他没想到自家外甥这么能折腾,有点后悔鞭策他上进了,有时候想想当个普通人也挺不错。
王建国没有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干扰,十天之后准时开始了考试,请来了业内的泰斗还有技术员组成考核团队,考试分得很细,有生产管理,技术岗位等等。
杨群峰出身于浙江大户人家,出身于一九二八年的他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家里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纺织厂,成年以后被家里送到了法国去学习服装生产管理,四八年回国后成立了一家成衣生产企业混得风生水起,在家族的安排下顺利的娶妻生子,好景不长,没多久国内形势大变,错估了形势的他没有跟随家族一起走,落魄了十年听说了这个机会想尽办法凑够了路费带着老婆孩子来参加考试,这次不成功便成仁,他实在受够了扫大街的日子,考完了试他跟随人流忐忑不安的去休息区等了起来,等了不知道多久,只知道吃了一顿土豆饭后公布成绩的工作人员总算是来了,连续几张红纸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杨群峰慌了,好在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最后一张红纸上,综合成绩第三,暂定生产主管,杨群峰送了一口气,现场有人欢呼有人失落。
大部分来竞争的都有真才实学的,本来只要二百人的,王建国见到这情况直接剔除了个别滥竽充数的,剩下五百多人全部留下,就当是人才储备了,反正后面肯定要扩大规模,按照综合成绩一一分好了岗位,虽然大部分只是小组长或者普通工人。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大部分是外地人,没有住处,经厂党委研究决定{就是王建国说了算}批准建设职工小区,现在暂时住在村里,由厂里统一缴房租。
杨群峰很幸运,王建国看在他是个人才的份上就把何花的老房子分配给了他一家暂住,虽然茅草房子实在是一言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