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5)
苏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想与东洋发生直接冲突,除了口头谴责和抗议外,苏国两次向东洋国表示不干涉华夏和东洋间的冲突。
其他西方列强在关东并没有多少直接利益和势力,那只有依靠花旗国了。
对于花旗国在关东的制衡作用,华夏国府其实也早有设想,自20年代末期起,就制定了“联美抑日”的战略,大力支持美资本在关东的贸易。花旗国资本支持关东交通委员会规划修建三条以葫芦城为的铁路。
然而东洋人自然不会坐以待视,花旗国在关东庞大的投资计划还没有来得及落地,事变就已爆发。
花旗国除了口头上不痛不痒谴责几句,实际上采取“和稀泥”的态度,倡议双方:停止冲突,进行谈判。
花旗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东洋国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表示:花旗不干涉东洋国,东洋国政府则需制止军方将事态扩大,保证在关东的行动仅限于锦州以北。
花旗国始终是个生意国,利益至上,道义可以放一边。当时美、英、法等列强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这几国都和东洋国有密切而又有利的贸易关系,它们自然不愿意惹恼东洋国而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
被英、法两个欧洲列强所把持的国联,当然也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它一直在观察花旗国的脸色,看到花旗国不想调停,就继续打太极。
这也是华夏国府多次要求花旗国和国联对东洋国进行经济制裁,却遭到拒绝的重要原因。
9月22日,国联通过了第一次紧急决议:要求双方保持克制,停止一切冲突,各自撤军。这个决议表面上“公允”,实际上却是混淆是非,偏袒东洋国。
东洋国是侵略者,华夏国是受害方,要求华夏克制、撤兵,将侵略者和受害方同等看待,岂非荒谬至极?!
实际上,当年9月国联理事会改选后,东洋国与英、法、德、意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对于不利于它的决议,它自然极力反对。
国联和西方列强的偏袒、纵容,东洋有恃无恐,更加肆无忌惮,趁势继续扩大推进。
显然,国联和列强都靠不住了,华夏国府的指望沦为幻想,最终还是只能靠自己。但最好的时机已经白白浪费了,东洋人已经渐渐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