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5)
稳了脚跟。
9月30日,国联第二次决议,言辞含糊、不痛不痒的提议东洋国将军队撤回。这个提议当然没有任何落地措施,也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性。自然,这个撤军决议也被东洋国拒绝。
苏国日益强大以来,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既恨又怕,“防苏、防共”是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它们积极推行所谓的“绥靖政策”,不想直接和东洋国发生冲突,反而极力拉拢东洋国对付苏国。
西方列强的算计是:对东洋国在华夏国关东的既得利益不加干涉,把东洋国的侵略扩张限制在关外,让东洋国和苏国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确保自己在关内的利益。
在最敏感的时刻,欧美列强推行这种损人利己的“绥靖政策”,东洋人喜出望外,作为一个强盗,它自然不会主动要求和华夏国和谈,更不会将已吃进嘴里的又吐出来。
10月8日,东洋关东军开始试探性地轰炸锦州,并扬言将再次发起军事行动。一旦东洋军越过锦州,就要侵入西方占有巨大利益的华北,因此国联才作出了较强硬的态度。
10月24日,国联第三次决议,要求东洋国在11月16日前将撤回到事变前的区域之内,并提议在东洋军撤退后,华日直接进行谈判。
但出人意料的是,列席会议的花旗国并不支持国联的决议,史汀生竟然表示:“只要华夏同意,花旗国不反对东洋国以非武力的方式实现其在关东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东洋国的纵横捭阖很成功,它充分利用了美英法列强之间的利益分歧,断定国联无意、也无力干涉东洋国的侵略。
10月26日,东洋国发表《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二次政府声明》,继续反诬华夏国,借口保护地区安全、保护东洋国侨民,拒绝撤军,国联的决议又沦为一纸空文。
11月初,东洋军开始向黑省进犯。
英美列强顿时兴高采烈,以为它们引东洋祸水流向苏国的算计即将得逞,花旗国驻哈尔滨领事也在报告中称“东洋国的行动是为了对付苏国”。
11月16日,就在国联决议东洋国撤兵最后期限的这一天,东洋军开始大规模增兵,向北满发起进攻,并切断了中东铁路。
但是,东洋军没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