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没有山字,却写了山景,孔融彻底服了!(2/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众人见他挥毫成诗,忍不住惊叹。
细品这首诗,更为震撼!
短短四句二十字,却将一副江雪画景描述的绘声绘色。人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江流,一名老者坐在岸边,披着蓑笠垂钓。
画面感十足,文字简朴而苍劲有力!
苏先生的文学造诣,世所罕见啊!
“请问孔先生,诗中所说独钓寒江雪,老翁是在掉江雪吗?”
孔融回过神,大声道,“当然不是!”
“那他是在钓什么?”苏信接着问道。
“老翁定是家境贫寒,冒着大雪钓鱼为家人果腹。”孔融道。
“诗中并没有写鱼,你怎知他在钓鱼?”
苏信问道。
“这还用想?”
但凡脑袋正常一点的,都知道他在钓鱼啊。
“很好,看来孔先生的脑袋和正常人是一样的。”苏信放下笔,走到门口,“先生请看。”
孔融肚子里憋着一股怒火,跟着走到门口。
“你看那边的山上是什么?”
苏信家住村西,前面不到百米的地方就有一座小山,而山上,种着一些竹子。
山后面,便是他刚才钓鱼的地方。
“竹子……还有桃树。”
孔融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视力不错,没有老眼昏花。
“我虽没有写山,但描写的却是山的景色,这算不算写山?”
苏信笑着问道。
此言一出,孔融的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
“自然算!”
不等他回答,蔡琰斩钉截铁道。
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写山的诗歌,都不会“啊,大山,你多么的壮丽……”
而是通过山之景,山之形来描述。
“我夫君有一首诗,名曰:“望庐山瀑布”,也是我最为喜欢的一首。”
蔡琰走上前道。
众人一听:还有诗?
此时大家再看苏信的眼神,都多了一些崇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