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管他洪水滔天(3/4)
,忙推了推女人,却不想女人深醉,翻身叫了声“夫君”,腿压住无风又睡,无风怎么也挣不脱。想起笑话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睡,祝英台在中间放了一碗水,说谁越界洒水谁是禽兽,第二日果然完好无损,祝大骂梁禽兽不如。便由着婉儿身体、由着自己心性去。
这样拖拖磨磨、肆无忌惮地,在大自然中彻底放飞了自我,只管今日飘飘似仙,不管他明日洪水滔天。
待第三天起身时,无风感觉腿都拉不动,骑在马上都能睡着,而婉儿面色更为红润,身体更为圆润。
注:古代的酒肆,和当今酒吧一瓶一瓶或者一杯一杯的酒不同,大多是论坛卖;喝酒很多也不会用现在的小酒杯,包括博物馆里展出的帝王用品,酒器的体积也不小。哪怕是文人,也有“斗酒诗百篇”,“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言。
酒文化融浸于中华文化中,酿酒在中国也是历史悠久,根据考证,最早的酿酒技术可以追溯到商朝,在这之前,人们只能在果物或者粮食自然发酵的时候随缘得到酒,也就是“自然生酒”;到了殷商,人们开始掌握了酿造技术。
酒的核心是酒精,这是果物或者粮食中的糖类发酵产生的,商朝的人们发现了“蘖[ni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酒曲。那时候人们制酒,是“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得到的是浊酒,成本也不高,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方法虽有改良,也就是换了酒曲,但是本质不变,生产出的都是浊酒。所谓“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指的这种酒。这种酒有很多沉淀,纯净度比较低,度数也很低,大约10度甚至更低。
周朝就有了压榨过滤的手段,得到的就是所谓的清酒了。历史上管仲声讨楚国所说的:“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这里的酒就是清酒。因为清酒的制作更加繁琐,所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清酒价值较高,很多是皇宫贵族专供。
从秦朝到魏晋,人们一直在尝试改善酒曲,汉代已经有以麦为原料制作酒曲了,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作物都在选择之列;
唐朝大米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研制出了由曲母直接培养制成的的红曲,红曲糖化力更强,发酵效果也更好,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