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应对干旱,利益分配(3/5)
?”
赵繁对自己的老师时不时来一个不靠谱的建议,满意的不得了,他对徐德儒笑了笑,却说道:“以什么名义呢?人家只是不配合工作,又没犯错。”
大家闻言也犯了难,就许刚捷仗着年轻,敢胡说一通,“这是国家任务,每个人都必须配合,不配合工作就是犯错。”
赵繁又问道:“完不完成工作,也得日方来验收了才能有定论,可到那时节,我们又要花多大的代价才能保住维护权呢?”
徐德儒了解赵繁,这事都迫在眉睫了,他还有心情和小年轻斗嘴,想必是心里有了章程。
“你是有什么办法了吗?”徐德儒问道。
赵繁对老师点点头,说道:“他们应该是不想接这个任务,可又不好明着拒绝,就打算这么拖着我们吧,我们不能把鸡蛋都放在林北重机这两个厂里,我打算写一篇工业体系的报告提交上去,我们国家不是马上要上扬水工程项目了嘛,就拿这个项目画大饼,到时候哪个厂不配合升级车间环境和生产工艺,谁也别来要扬水工程的指标。”
没有项目指标,资源倾斜也就没有了,国企又不是自负盈亏,国家不分配任务,对应资源就不会到位,到时候那么大的厂子吃什么,喝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在董光义的授意下,北重机的整改工作进行的非常慢,可人家确实也在进行着,你要拿速度说事,人家就能拿工人素质不高推事,说要慢慢来。
第一家机械厂就这样,想必第二家也好不到哪里去,赵繁让视察小组继续留守北重机,自己拿着写完的工业体系报告回了首都。
齐立人看了赵繁的报告,突然激动了起来。
“你不知道,扬水工程项目搁置了,有专家预测,我们目前的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还撑不起来这个项目,如果全靠进口材料和技术支持,我们又承担不起,你的这份报告来得正是时候。”
赵繁的工业体系报告,和他之前写过的维护权的评估报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先打基础。
钢材密度不够就先引进热轧机生产线,生产工艺不够就提高工业标准,这些想法,之前大家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推行下去难度非常大。
赵繁拿扬水工程的项目指标作为诱饵,让那些国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