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咋还有孔子呢(2/5)
,说出话来还条理清晰,听着就觉得心里敞亮。
曹革就像暗夜里见到了一道光,立即紧紧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定不负太子所望。”茅夷鸿刚刚愤而辞官,却遇到太子这样明理的人,自然是欣然答应:“此时不宜行礼,改日再行拜师礼。”
曹革在这个时空里有了老师,心里有了方向,立即问道:“夫子,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茅夷鸿的心中早有主意。
在上年冬天,鲁军在峄城外驻扎营地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对策,只是曹益不问朝政,其他臣子要么意见相左,要么和稀泥不表态,就这么耽误了下来。
在当时,太子亨被杀掉的消息刚传回邾子国,鲁国的军队跟着就到了。
曹益即位这么多年,跟鲁国交手多次,战败居多,顶多割让些城池山林,没想到鲁国竟然敢杀质子。
公子履冲动,收到消息直接拎刀跟鲁军大干一场,可惜不敌毙命。
就在邾子国朝廷上下都以为鲁国会进而灭邾的时候,鲁军不动了,在峄城外十五里安营扎寨。
鲁军的驻地其实就在茅地的管辖范围内,早有茅氏族人写了信来,详细的告诉茅夷鸿。
说鲁军囤兵,从两千人逐步增加到上万人,兵车也从三十辆增加到近百辆。
茅夷鸿未有隐瞒,一五一十地上禀给了曹益,谁料曹益借口丧子之痛,每天不是听歌看舞就是酗酒,时不时还要选几个美人,也不知这是是掩耳盗铃,还是心存侥幸,总之就是不理朝政。
拖来拖去,等来等去,就到了今天这个情形。
曹革听了半天,听了个懵懂,这个时空的交通的确不便,可是进攻别人不是要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吗?
“鲁国慢慢增加兵力,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想要灭邾?就只是想跟从前一样抢占封地,后来看到邾子国不作为才改变了主意?”曹革就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
茅夷鸿想了一下,轻轻点头:“太子说的是,我也这么考虑过。要是鲁国的大司寇还是孔夫子的话,我就不会有所担忧。自从季肥做了正卿,鲁国对邾子国的策略就变了。”
曹革猛然听到个熟悉的名字,大吃一惊:“孔夫子?就是孔子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