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个地方好多名人(3/4)
在学校里当礼宾鼓手,音乐老师说他非常有天分,让他走艺术生这条路,还说可以帮他去找专业的老师来训练,结果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爸妈不同意出培训费,他只好自己闷着头练习。
到了中学他还想再去竞选学校的鼓手时,才发现那些私下找老师学过乐器的同学,不仅仅是节奏稳,那手速牛皮得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水平,让人望而兴叹。
再到后来为了生存,他考了中专,学了最容易就业的建筑学校。
“茅大夫,吴国的官学怎么样?”曹革的脑子转的很快。
茅夷鸿还沉浸在对天下第一琴师的向往中,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吴国的官学?你怎么想到了吴国的官学?”
曹革解释道:“听茅大夫讲了这么多,我也很想拜师学艺。”
如果要留在吴国当质子的话,没法去别的地方找名师求学,就在吴国拜师也可以。
茅夷鸿对曹革的想法大为赞赏,不过当质子,又不是当宾客,哪有那么自由?
而且官学也不是那么好进,除了是贵族子弟,还要交学费,也就是束脩。
等吴国帮邾子国打退鲁军再说吧。
现在带的几张犀牛皮和生牛皮,其实也不算太值钱,他押的是邾子国的土地上在未来可以产出的粮食。
不过这话暂时不能说,旁边还有几个人推着车子在听呢。
茅夷鸿道:“太子,你如果想拜师求学,有机会就去拜孔夫子为师,听说孔夫子开了私学,身边跟了很多学生。”
这个主意好,曹革一下子被吸引了:“茅大夫,听说孔子有弟子三千,是不是不做大司寇之后,就在鲁国办私学教授学生呢?”
三千学生呢,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学,占地差不多得半个峄城这么大。
孔子能办私学,那不也相当于是个大地主了吗?
曹革现在已经不在乎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反正茅夷鸿也不会嫌弃自己没知识,还鼓励自己要多多发问。
学问学问,不提问就学不到知识,边学边问,才会把知识变成自己的。
茅夷鸿凝神想了一下:“三千?没听说有这么多学生。不过,孔夫子无论去哪个国家,都会有人上门拜师求学,还有一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