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名片就是船票(1/3)
茅夷鸿看到曹革带回来的战利品,又心酸又高兴。
心酸的是,在逃亡的路上还要太子卖艺来填饱大家的肚子。
高兴的是,太子首次出师就报捷,随便吹个笛子就交到了朋友。
这个朋友可不是随口说说,这张名片太重要了。
“那个渠良人,他的名字叫渠,良人是他的官职,”茅夷鸿把得到的信息拆开来一个一个的分析:“他会骑马,却只穿着短袍常服,车上还带着美酒,可见是去赴约。
两匹马拉的车子,是王公贵族专用的车驾,他们自己亲自驾车,身边没有带仆人,还可以被渠良人直呼其名,可见这几位青年也是在军中谋职,官职么,就不好说了。我去叫叔宰来问问这是什么情况。”
叔宰是连长,管二百个兵,比连长级别高的是乡良人,十里一乡,也就是说,一个良人管十个连长,带两千兵。
不过,因为常年征战,军需不足,劳力不足,常有人数不足的情况。
茅夷鸿问:“难道五个乡长会一起出行?没有驾车的牵马的随从?”
叔宰挠挠头:“这个,有些贵族家的子弟族人读了官学,又因为祖辈或者父辈有军功在身,一进军营就是连长或者良人。我有个上峰良人,他的父亲就是季大夫的堂兄,在都阜官学里很有名,如果不入伍的话,大家都说他能在官学里当夫子。在军中,我们都叫他良人夫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
曹革明白了,在这个时空没有什么义务教育,在平民庶民中征来服兵役的人,几乎都不识字,能识文断字的,一来就能当上伍长连长,不用从小喽啰做起。
那些有力气却不识字的人,只能凭力气拼下军功给自己挣个官职。
那些贵族子弟,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到了岁数就去念官学,再凭着祖辈父辈的举荐,可以带官从文,也可以带官从武,注定了就高人一等。
曹革的心里感觉到万分震撼,原来读书改变命运是这个意思!
茅夷鸿听了之后却若有所思,猜测到:“那他们五个人会不会平常就在同一个乡?”
骑马和乘坐马车,是因为出身不一样。
如果是这样的话,吴国的军队配备就太高级了,吴国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