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棉纺厂大会结束(2/4)
一个方案办的难度不大,毕竟性质在这里,还属于国有企业。
主要的重难点则是员工购股与改制的问题,相对来说第一种模式他的改革压力最轻。
棉纺厂工人若是没钱购买股份,他哪怕找银行或者以之后收入来抵都没问题。
但这种模式的坏处在于,工人们还是有着铁饭碗的心思,真正的管理人员可能最后还是老一批人。
并且县里仍然保留了对于棉纺厂的控股,哪怕他在位时答应不参与经营,不会干扰棉纺厂在股份制模式下的生产。
但他保证不了下一任的想法,一旦经营有起色或继续改革,重新借题发挥以股份插手经营,这对棉纺厂的来说反倒是新的困难。
第二种改革模式的更为直接并且也更加大胆,属于彻底“民营化”。
这种模式胜在产权清晰,内容明确,不会有大的纷争。
但是对于政府或者沈旭东的压力更大,或者说需要非常大的魄力。
哪怕县里是收了全厂职工的参股资金,并且是全体员工参股集体经营的模式,但国有资产流失的这个风险依旧存在。
在这个股份制究竟姓“资”还是姓“社”都没明确的年代,他这种模式相当于是全国的一个先例。
沈旭东清楚上头其实对于股份制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到今年为止都没有彻底明确的态度。
没有明确就意味着有争论,他虽然只是对县属的国营企业进行改制,还是一家已经快没落的棉纺厂。
但是想第一个吃螃蟹,做出彻底的股份制企业改革,某些风险他就是得担着。
还好这方面他在宁州有自己老师章书记作为后盾,并且他的那份股份制改革的报告也会交给省委苏书记过目。
只要苏书记能够赞同,他这改革的压力就会为之一清,问题就不会太大。
全场的职工都在静静思量,毕竟这次的改革需要自己掏出真金白银,谁能不慎重。
并且对于沈书记说的话也理解,都是国家的东西,怎么可能白送给大家,厂里这么多的设备以及厂房哪样不值钱?
“这两个方案是我暂时确定的,最后真正实施哪个方案不确定,甚至最后可能采取新的方案也说不准。大家回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