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机械厂的主动(2/4)
公务员了,哪怕只是普通的事业单位编制都需要激烈的竞争。
沈旭东想到这儿就有些无奈,时代不同真的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并且后世国家还是纷纷采取降薪政策,用来缓解考公考编的热度,只不过用处不大,参加考试的人群依旧趋之若鹜。
其实原因也简单,还不是公务员或者编制内人群哪怕降薪后的收入,依旧非常有竞争力。
并且让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从业者感到羡慕,羡慕他们的稳定与收入。
章书记倒是已经有过回复,市里会尽量从其他名义的补贴与津贴上,提升市里公务员的整体收入。
沈旭东内心其实有过怀疑,该不会后世的哪些高福利以及各种名义的补贴,就是从他目前的提议中演变过来的吧?
而暂时面临国营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省里不少干部都不免想些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思考起这些问题,就发现最早提出这些问题,以及正在尝试解决办法的不就是天门县的沈旭东同志么,还有他正在天门县搞的股份制改革试点。
这次棉纺厂的成功,让沈旭东都有些意想不到,他原本以为靠着他给介绍的业务以及之后宁贸会的机会,保持盈利是没问题。
但收入肯定不会太高,想达到现在这个程度几乎不太可能。
哪能想到如今一月40多万的纯利润,依照这个发展速度,怕是稳定下来后,一年的纯利润能到达500万以上。
要知道只是个净资产才五百来万,传统的棉纺织业啊。
并且随着90年代经济的快步跃升与通货膨胀,只要棉纺厂保持住目前的优势,怕是90年代末的营收能达到近亿。
当然不仅沈旭东等政府领导关注着棉纺厂的改革变化,作为天门县的其他国营厂,或者说早就听到过县里改革消息的机械厂更加关注棉纺厂的变化。
他们去年账面上营收还能平过,并且顺利的没有拖欠工人工资。
但是今年开始生意是愈发难做,尤其从三月份开始,自己厂里生产的农具以及部分机械越来越没人买。
只能靠转卖市里以及省里的其他产品挣钱,厂里的传统农机卖的越来越差,生产线上的工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