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这儿子太省心了(2/3)
,开口道:“据老臣所指,修筑水泥厂所用之工匠,大部分是工部调用,还有一些是征调民夫。”
“若是如此,那厂区内忙碌的也都是民夫才对,如今马上就要春耕了,民夫依旧在此忙碌,如果耽误了春耕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啊!”
此话一出,周围众人顿时沉默下来。也有几人看向李恪,眼神中满是探究之色,想要看看李恪到底是如何回答的。便是李世民也是如此,眼神中隐隐有些好奇。朝中谁人不知,魏征向来刁钻,稍有不慎就会吃亏,李世民这些年可没少被魏征拿捏,此刻自然是好奇李恪是如何应对的。而听了这个问题的李恪,此时却是微微一笑,丝毫不慌,反倒是向魏征拱手行了一礼。“魏大人忧国忧民,实乃我大唐官员之表率啊!”
高高的扣了一顶帽子,李恪便接着道:“魏大人所说的问题,其实本王早就有所思量。”
“春耕乃是国之大事,确实是不能耽误,因此本王特意制定了两种做工模式。”
“春耕期间,若家有农田者,以耕种为先,耕种期间,可抽空做工,满一百个工分的,可免除当年一半田赋,另有工钱五贯。”
“这家中无田的,可同水泥厂签订用工文书,三年一签,工钱以月发放,一月一贯钱。”
“当然了,为了避免春耕期间水泥厂的产量受影响,本王在招募人手的时候,过半都是招募的家中无田的人,对于春耕一事,实际上影响并不大。”
听了李恪的解释,魏征眉头微蹙。“殿下,这免除一半的田赋,老臣为何没有听说?”
田赋乃是国之根本,一般情况是不会随意免除减半的,这样的大事儿,身为朝廷命官的他居然不知道!眼见魏征又要发飙,户部尚书段纶站了出来。虽然上一次李世民下旨擢封李恪挂职户部尚书,但实际上那就是个虚职,户部尚书的实职就是段纶,对于水泥厂一事,他也是知情的。“魏大人,此事蜀王殿下并没有胡乱说,我朝田赋两种缴纳的方式,一种是粮食,一种便是银钱。”
“蜀王所说的减半,实则就是田赋的一半折合银钱缴纳给朝廷,而这一半的银钱,就是水泥厂出。”
听了段纶的解释,魏征这才明白过来,点点头道:“如此倒是可行,不过这工分如何计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