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1/5)
这毕竟是第一代技术,何致远本身自己也没想着要一口吃个胖子,第一代技术重要的是实用。
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溜溜再说。
比生物之心和群星级效能更高的设备,随时都可以进行建设,但这两种东西的能源都需要通过大规模的补给消耗来获得。
磁悬浮线路和群星级是一个死循环,只有先把地下污水处理网络建设起来了,让比生物之心发电量更高的设备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源源不断的电能才能让磁悬浮线路建设起来,然后才能建设起来比群星级更高的设备,这是前后的建设关系。
同时,污水管道的建设,在这个相对平坦的地区,难度可要比交通轨道建设的难度低太多了。
致远科技研究院的进度令人欣喜。
在研究院大概的看了一圈过后,何致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处理致远新区,体育体制管理,火炬森林和致远科技一系列的问题。
七天时间。
第一次体育体制管理意见收集就正式结束了,从全国各地一共收集上来的超过76万条意见。
七天76万条意见,平均每天1万多条,这点工作量对于何致远来说,并不算太大的压力,意见虽然很多,但没多少人愿意在意见上提长篇大论。
并且很多意见都是重复的。
但无论什么意见,最终总结起来就三条,一是放开,二是防虫害,三是推动。
这些意见里面当然有很多建设性意义,何致远将其一一记忆,然后高度浓缩整理,并形成新的体系改革方案。
仅仅一晚上的功夫就把重新整理过的新改革案发布到信箱上,开始第二次意见征集。
然后统一在早上8点,回复致远新区事务以及致远科技事务。
这个速度让无数人为之咋舌,好家伙,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为了提交这76万的意见,他们可是轰轰烈烈的讨论了足足七天的时间。
到现在何致远仅仅只是用了一个晚上就把第二期意见征集稿给拿出来了,并且众人一看这份新的征集稿在各方面的完善程度堪称极致。
虽然不是每一个方面都能让每一个人满意。
但他们觉得这也很正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