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笔筒(1/3)
瓷器的发展,与国力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这么说,通过瓷器的精细华美程度,可以推算出一个王朝的兴衰程度。
这一点,在清朝的瓷器表现的尤为明显。
不论是制瓷的工艺,还是绘画的精细,嘉庆之后的工艺都很能与康雍乾三代相比。
就拿瓷器中常见的云龙纹举例,康熙时期龙纹呈弓形,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动感较强,气魄威武;
到了雍正期,因清融汉文化越来越重,相应的龙纹相较康熙时期少了一丝野性,多了一分汉化的痕迹,
龙纹体态肥硕,中规中矩,一丝不苟,更为细致;
至乾隆一朝,龙纹被应用的更广泛,不仅皇家可用,民间也可限制使用龙纹,此时的龙纹变得多样,
但还是能看出延续了康雍的特点,既能看到康熙时的野性,也能瞆见雍正时的精细;
而至嘉庆,龙纹日趋温和,龙爪缝隙宽大,俗称鸡爪,没了前面的锋利,给人有形无力,毫无威严之感;
嘉庆之后,不论是道光、同治,龙纹都大多走形,细颈粗腿尾上翘,不像龙,倒更像是走兽了。
听赵源一口道出是清末瓷片,杨庆和先是竖了一个大拇指,这才答道:
“有人会批量的收这些瓷,虽然价钱不高,但也算是一个进项了。
“这么多哪来的?”
“还能哪来的,耗子打洞挖的呗,别以为每个墓都能出重宝,也别以为盗墓贼只对历史大墓、汉唐古墓动手,
恰恰相反,大部分盗墓的,没那么高的水平,就是直接开挖,最多的就是这些百年左右的墓被掘。”
赵源对这些没兴趣,也没再细致的打听。
他坐下帮着杨庆和一起分拣,偶尔也能碰到一片不错的。
“掌柜的,这一片我能看到清三代了,而且看这细密程度,说不准是官窑。”
杨庆和也没当回事,接过看了一眼,认可了他的判断,同样装进袋子,写上断语。
现在讲究的整清破明,清朝的必须是整件,连冲线磕碰都不能有,像这样清朝的瓷片根本不值钱。
“掌柜的,您这生意怎么样?”
杨庆和也不防备赵源,实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