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看衰小灵通(1/3)
从这两年看,小灵通的确发展的如火如荼,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但是过两年再看,在技术和资费上都没有了优势后。
随着国内运营商向平稳期过渡,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手机资费越来越便宜。
甚至天翼业务优惠也降到006元/分钟,而小灵通还要02元之内/分钟。
其实国内的运营商们当时上小灵通的时候,也知道这东西生命周期不长。就连供应商也都很清楚,所以都想越早上越好,什么时候拿到移动牌照了,就可以放弃了。
国内运营商也就是电信,当年刚上市时没有移动通讯运营牌照。
想用小灵通先在中东部省份拉一批用户。等以后有了移动通讯运营牌照,就可以继续转手机业务了。
甚至到了2008年,国内的运营商第三轮拆分重组。
有关部门发文,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
最终中国电信以1100个亿收购联通cda网络,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移动网络后。
小灵通当时所使用1900-1920hz的频段,会对1880hz-1900hz频段的td-scda(3g)产生有害干扰。
而cda作为电信当时主推的网络,也拥有覆盖好,辐射低,也具有健康绿色环保的优势,而且也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最终小灵通只能退出给3g让路。
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小灵通”成为自己发展的障碍,它就顺理成章的就被退网了。
可以说小灵通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电信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但又要规避政策风险而引进的一个次优的选择。
最终小灵通被人们当作废品处理,它的基站被政府强制关闭,其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更何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不再只依赖于语音通话,而是更多地使用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
这些方式不仅更方便、更便宜、更丰富,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娱乐。
互联网也催生了一些新的通信模式和平台,如微信、qq、skyp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