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阳关引(3/6)
阳光的和煦,心情都随着晴天的出现变得明媚开朗,心底的一丝紧张也像乌云一般被无声地吹散。
好景不长,等她在急诊科接诊的第一个病患出现,姚禹梦的神经一下就紧绷了起来。
这是一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婴儿,因为误吞的花生进入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
姚禹梦从说话颠三倒四、双手不停颤抖的年轻母亲手中接过孩子,和五官科的援非医生吴佳一起,赶到手术室准备手术。
医院的手术室他们前几天参观过,对这里医疗条件的简陋程度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预期。然而真正看到手术室的护士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箱手术器械的时候,姚禹梦和吴佳两个人还是有些傻眼了。
这是一套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小儿支气管镜,一看就知道是由我们国家捐赠的。
器械的状态也保持良好,看得出来是被精心保管的。
问题是这套看起来就很有年代感的器械因为太过古旧,姚禹梦和吴佳两个人谁都没有用过。
吴佳比姚禹梦年龄大一些,还见过自己的老师使用过,姚禹梦就完全没有这种好运气了,她只在书上看到过。
两个人心里正打鼓呢,看到呼吸机,更是头大了一圈。
这里常年战乱,民生凋敝,就连这所全国最好的医院也找不出一台能够让九个月宝宝用的麻醉机。
可是患儿病情紧急,已经由不得他们多想了。
麻醉科的顾行只能选择全程捏气囊,给手术中的患者进行供氧,用最基础的麻醉剂给患者麻醉。
保险起见,吴佳还是决定让院里之前的五官科医生约翰先试着动手,他此前一直使用这套器械,比较熟练一些。
可惜,花生米对于一个九个月婴儿的气管来说,已经能够算得上是巨大了。
加上玛喀提路况较差,交通工具稀少,患者家属一路奔波,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孩子送到医院里面来。
医生查看的时候花生已经进入了气管深处,操作难度较大。
约翰医生试了好几次,折腾了半小时也没有把异物取出来。
眼看小朋友因为气道不通供氧不足,血氧饱和度已经开始直线下降,约翰满头是汗,把求助的目光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