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步入正轨(二)(1/3)
“武道虽强,但终究不过是匹夫之勇。若是设立与私塾相对的武堂,而且这武堂还是朝廷开设的,在外人看来,儒学岂不是不如武道?”
“陛下,我等并不反对传播武道,但陛下已经下令修建功法石碑,再设立武堂,实在是多此一举。”
“将武道与儒学相提并论,可是对上古先贤的侮辱。不说先贤,老夫,还有全天下的读书人,皆反对此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还请陛下顺应民心!”
一众朝臣全都跪在崇祯面前,这一刻,似乎崇祯就是下达了荒唐旨意的昏君——就像赵构一样。
修建功法石碑,他们不能反对,而且就算是被修炼好了,没有人教导,谁看得懂功法?届时,大明武道的命脉还是握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的手里。
一块死的石碑,他们有太多种操作方法了,所以没必要违逆崇祯的意思。
但武堂不行,一旦大明各地出现教导他人的武堂,大明所有修炼武道的人,都会成为和读书人制衡的另一股势力,甚至很多读书人都会过去。
以武道的强势,他们这些坚守儒学的人,在武堂建立完成后,五年、不,最多三年,他们就会像没用的垃圾一样,彻底被清扫出大明的权力核心。
不建立武堂是朝堂上这些大儒的底线,为此,他们不惜拉上全天下的读书人,和朝中所有的文臣。
即使是国子监的祭酒和司业,也没有第一时间应下崇祯的旨意。他们也是读书人,更是当世大儒,只是他们不能拒绝崇祯的旨意,不然就是一个抗旨不尊,杀头都是轻的,严重的可能是九族消消乐。
所以他们故意慢了几个节拍,让朝中其他大臣出言劝阻崇祯,如果能让崇祯收回成命,那就更是他们这段时间以来,一次“不畏强权”的胜利。
“看来诸位爱卿,还是不太理解武道啊。”崇祯的表情显得他有些‘痛心疾首’,“朕也不懂武道,不过没关系,今日鸿司主正好有时间,就让鸿司主,与诸位爱卿,好好说说吧。鸿司主,进来吧。”
鸿司主要来!?
跪在地上的官员们,突然觉得膝盖好像在地下生了根,现在就算是想站都站不起来了。
“陛下愿设立武堂,实在是出乎在下的意料。”一道声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