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四章 猪的传染病 猪梭菌性肠炎(1/4)
概述
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为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怀孕母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征兆,而突然死亡。
病原
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芽孢卵圆形,两端略微纤细,单个,成双排列。
有荚膜,无鞭毛,不运动。
菌落圆形,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
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5个血清型。
形成芽孢后,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剂不易杀灭。
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a型菌株能够产生α外毒素,最新研究表明β2毒素(cpb2)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c型菌株是导致1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c型菌株能够产生a和β毒素,尤其是β毒素,可引起仔猪的肠毒血症、肠坏死。
菌型 毒素 疾病
a α 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人)、肠毒血症(绵羊、山羊、猪、兔)
b α、β、e 羔羊痢疾、绵羊、山羊、犊牛和驹的出血性肠炎
c a、β 坏死性肠炎(羔羊、仔猪、犊牛、鸡),绵羊猝狙(羊猝击)
d α、e 肠毒血症(绵羊、山羊和犊牛)
e a、i 肠毒血症(犊牛、羔羊、兔)
羊快疫:腐败梭菌;
羊猝:c型产气荚膜梭菌;
羊肠毒血症:d型产气荚膜梭菌;
羊黑疫:b型诺维梭菌;
羔羊痢疾:b型产气荚膜梭菌
猪a型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
也叫猪魏氏梭菌病主要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猪条件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80年代零星散发,a型致病毒株为主要病原菌,其它因素协同作用。
a型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一种猪场和猪肠道内的常在菌。
各种年龄猪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